一、直接染料在纖維素纖維(如棉、麻、粘膠纖維等)和蛋白質纖維(如蠶絲、羊毛等)上均有應用。但在這兩類化學性質截然不同的纖維上進行染色的機理是不同的。
二、粘膠纖維的染色時間要比棉為短。同樣色澤,粘膠纖維的染色牢度也要比棉為好,原因在于粘膠纖維對染料的吸收相對于棉而言要充分和深入。
三、直接染料的部分品種可以用于蛋白質纖維的染色,尤其是蠶絲產品深色號的染色,這是因為這些品種的染料分子結構與弱酸性的酸性染料分子結構相近,它們在染色時,對纖維的結合主要是染料分子中的水溶性基團磺酸基與蛋白質纖維在等電點以下離解出的陽離子氨基發(fā)生離子鍵合反應結合。其染色牢度要高于纖維素纖維。
四、纖維的染色過程可以這樣描述:纖維首先浸入染液,吸收染液中的水分而發(fā)生溶脹,這種溶脹是沿著纖維的表面,由表及里逐漸發(fā)生的,而且只發(fā)生在纖維的無定形區(qū)。染料分子隨著水分子的運動與纖維發(fā)生吸附作用,并由外向內擴散至纖維的全部無定形區(qū)。隨著時間的推移,吸附作用加深,出現了聚集和解吸作用,這些作用既發(fā)生在染料與纖維之間,也發(fā)生在染料分子之間。發(fā)生在染料分子之間的吸附和解吸也可稱為聚集與解聚。吸附和解吸兩作用最終達到動態(tài)平衡,這一過程即結束。其表象是纖維由“環(huán)染”到“透染”的過程。
廣東天盛環(huán)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版權所有 【訪問量: 】 【后臺管理】 【粵ICP備2023044476號】